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普門寺「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」 慧思法師闡述「禪者無懼」
2022-06-12
佛光山普門寺6月10日以線上直播方式,舉辦6月分「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」,邀請佛光山修持監院室監院慧思法師主講「禪者無畏」,以禪門公案為大眾講說禪者的風範,透過公案告訴聽眾,「禪」是離不開生活,離開了生活就不是修禪,實際生活中是需要「禪」來作指導。
佛教自釋迦牟尼佛「拈花微笑」傳法摩訶迦葉尊者後,遞代傳法至西方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,東傳中土為禪宗第一代祖師,惠能大師為第六代祖師,以心印心,禪宗遂「一花開五葉」,禪門得以發揚光大,「禪」融入世人生活中,成為不可或缺之養分,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皆以修禪為要。
慧思法師以《浮山實錄》遠山謂演首座所說:「心為一身之主,萬行之本。」說明人一切行為造作,皆由心而生,生活中透過修禪練習,讓我們的心能夠處於安定的狀態,加上智慧,當面對生活中任何困難時,都可以勇敢面對挑戰,無所畏懼。慧思法師又舉《無德禪師語錄》「來去一如」、《緇門崇行錄》「破壞酒器」、「歷年執侍」、「力役田舍」、《星雲禪語》「又是一粒塵土」,來說明禪者在生活中,如何來展現禪味。
慧思法師說:「離開了生活,固然沒有禪;離開了作務,更無法深入禪心。自古以來像百丈的務農、雪峰的飯頭、楊岐的司庫、洞山的香燈……處處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。」慧思法師又以「崇信禪師曾以煎餅求道」、「隱峰禪師曾以推車度眾」為例,強調悟道後的禪師,不但不以職業卑賤為恥,也不以工作庸俗為念,反而可以從工作中,見到灑脫恬淡的生活。
結語時,慧思法師仿懺悔偈語,改寫為「往昔所造諸善業,皆由無始戒定慧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精進」,來勉勵聽眾用正向思惟精進習禪學道。
聽眾李淑芳表示,慧思法師以多個禪門公案,說明法遍一切處。生活每個當下,都是我們學習的機會,當面對挑戰,運用佛法及智慧處理問題,經過時間的粹練,終能圓滿佛道。
陳翠琴說,禪者在生活中,不離當下,時時常覺不住精進實踐,回歸佛陀本懷精神,以平常心來行持,讓人間佛教正法永存,信仰的力量,必然契入無畏的禪心,過著幸福安樂生活。
陳秀卿則表示,佛法悟道需要時間去醞釀,要能「等等等」、「忍忍忍」,法重在實用,法遍一切處,要能轉換在生活待人接物中。生活要懂得規畫學佛歷程,不僅規畫好今生,來生可以繼續往成佛之路上修持。
王雯華體悟到菩薩如能發願慈悲度眾,無論在人間或哪一道都能度眾利生。法遍一切處,未能見法只因自己心眼未開,不斷透過生活中參禪,就能妙悟佛法真理。所以要能等、要能忍,法貴能用,實用則不在多。
陳淑華表示,生活中,處處以佛法調心,常反觀自照,從生滅法中去妙悟真如本性。體悟到將「歡喜心、平等心」等佛法,運用在會務上,一定能完成各項任務。
佛教自釋迦牟尼佛「拈花微笑」傳法摩訶迦葉尊者後,遞代傳法至西方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,東傳中土為禪宗第一代祖師,惠能大師為第六代祖師,以心印心,禪宗遂「一花開五葉」,禪門得以發揚光大,「禪」融入世人生活中,成為不可或缺之養分,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皆以修禪為要。
慧思法師以《浮山實錄》遠山謂演首座所說:「心為一身之主,萬行之本。」說明人一切行為造作,皆由心而生,生活中透過修禪練習,讓我們的心能夠處於安定的狀態,加上智慧,當面對生活中任何困難時,都可以勇敢面對挑戰,無所畏懼。慧思法師又舉《無德禪師語錄》「來去一如」、《緇門崇行錄》「破壞酒器」、「歷年執侍」、「力役田舍」、《星雲禪語》「又是一粒塵土」,來說明禪者在生活中,如何來展現禪味。
慧思法師說:「離開了生活,固然沒有禪;離開了作務,更無法深入禪心。自古以來像百丈的務農、雪峰的飯頭、楊岐的司庫、洞山的香燈……處處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。」慧思法師又以「崇信禪師曾以煎餅求道」、「隱峰禪師曾以推車度眾」為例,強調悟道後的禪師,不但不以職業卑賤為恥,也不以工作庸俗為念,反而可以從工作中,見到灑脫恬淡的生活。
結語時,慧思法師仿懺悔偈語,改寫為「往昔所造諸善業,皆由無始戒定慧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精進」,來勉勵聽眾用正向思惟精進習禪學道。
聽眾李淑芳表示,慧思法師以多個禪門公案,說明法遍一切處。生活每個當下,都是我們學習的機會,當面對挑戰,運用佛法及智慧處理問題,經過時間的粹練,終能圓滿佛道。
陳翠琴說,禪者在生活中,不離當下,時時常覺不住精進實踐,回歸佛陀本懷精神,以平常心來行持,讓人間佛教正法永存,信仰的力量,必然契入無畏的禪心,過著幸福安樂生活。
陳秀卿則表示,佛法悟道需要時間去醞釀,要能「等等等」、「忍忍忍」,法重在實用,法遍一切處,要能轉換在生活待人接物中。生活要懂得規畫學佛歷程,不僅規畫好今生,來生可以繼續往成佛之路上修持。
王雯華體悟到菩薩如能發願慈悲度眾,無論在人間或哪一道都能度眾利生。法遍一切處,未能見法只因自己心眼未開,不斷透過生活中參禪,就能妙悟佛法真理。所以要能等、要能忍,法貴能用,實用則不在多。
陳淑華表示,生活中,處處以佛法調心,常反觀自照,從生滅法中去妙悟真如本性。體悟到將「歡喜心、平等心」等佛法,運用在會務上,一定能完成各項任務。
最新消息
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
2025-08-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
2025-08-14惠中寺《唯識入門》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
2025-08-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
2025-08-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
2025-08-14新州多元文化部高層訪南天講堂 共話多元與共融
2025-08-14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3
2025-08-14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